你好,我的交换机时h3c的s5800,我想配置qinq,1/0/1作为我的设备接入,1/0/48接入运营商的网络,外层vlan为1000,内层为101,怎么配置深度思考
嗯,用户需要在H3C S5800交换机上配置QinQ,接入端口是1/0/1,运营商端口是1/0/48,外层VLAN是1000,内层是101。我得先回忆一下H3C的QinQ配置步骤。
首先,QinQ的基本原理是将用户的VLAN标签(内层)外面再封装一层运营商的VLAN标签(外层)。所以需要配置端口的双重标签。接入端口应该设置为Hybrid类型,允许带有内层VLAN的数据包,并打上外层VLAN标签。运营商的上联端口可能需要设置为Trunk,允许外层VLAN通过。
然后,创建外层VLAN 1000和内层VLAN 101。接着在接入端口1/0/1上,配置端口为Hybrid模式,PVID设为内层VLAN 101,同时允许携带外层VLAN 1000的标签。可能需要使用端口下的命令来添加外层VLAN的tag,并将内层VLAN的帧转换为带有外层VLAN的帧。比如用qinq vid 101和qinq enable之类的命令?
对于运营商的上联端口1/0/48,可能需要设置为Trunk,允许外层VLAN 1000通过。这样从接入端口进来的带有双层标签的数据包,通过Trunk端口发送出去,保留外层标签。
另外,可能需要检查全局配置下的QinQ功能是否开启,虽然H3C默认可能已经支持。还要注意端口的链路类型是否正确,Hybrid或Trunk的配置是否正确应用。
用户可能的需求是让接入设备的内层VLAN 101被封装到外层VLAN 1000,然后通过端口48传输到运营商网络。需要确保数据包在离开48口时带有VLAN 1000的标签,可能还要确认运营商是否需要其他配置,比如允许VLAN 1000的通过。
可能的错误点包括端口类型配置错误,VLAN未正确创建,或者QinQ命令使用不当。需要逐步检查每个步骤,比如创建VLAN,配置端口类型,PVID,以及QinQ相关命令。此外,测试时可能需要使用带VLAN 101的设备接入端口1,然后在上联端口抓包确认外层标签是否正确添加。
在H3C S5800交换机上配置QinQ(802.1Q-in-802.1Q)的步骤如下:
bash复制代码# 创建外层VLAN 1000和内层VLAN 101
sys
vlan 1000
description Outer_VLAN_for_ISP
quit
vlan 101
description Inner_VLAN_Customer
quit
# 配置接入端口1/0/1(连接用户设备)
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 1/0/1
port link-type hybrid # 设置为Hybrid模式
port hybrid vlan 101 tagged # 允许内层VLAN 101带标签通过
port hybrid pvid vlan 101 # 设置端口的默认PVID为内层VLAN
qinq enable # 开启QinQ功能
qinq vid 1000 # 添加外层VLAN 1000标签
quit
# 配置上联端口1/0/48(连接运营商)
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 1/0/48
port link-type trunk # 设置为Trunk模式
port trunk permit vlan 1000 # 允许外层VLAN 1000通过
quit
# 保存配置
save force
配置说明:
- VLAN规划:
- 外层VLAN 1000:用于运营商网络标识
- 内层VLAN 101:用于用户内部网络标识
- 接入端口(1/0/1)关键配置:
- 使用
hybrid
模式实现双层标签处理。 port hybrid pvid vlan 101
确保未标记的流量打上内层VLAN 101。qinq vid 1000
自动为内层VLAN 101的流量添加外层VLAN 1000标签。
- 使用
- 上联端口(1/0/48)关键配置:
- 允许外层VLAN 1000通过,其他VLAN默认被拒绝。
验证命令:
bash复制代码# 检查端口VLAN配置
display 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 1/0/1
display 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 1/0/48
# 查看QinQ配置状态
display qinq interface
注意事项:
- 确保运营商网络已允许VLAN 1000的透传。
- 若接入设备自身发送的是未标记流量,会自动打上内层VLAN 101;若已带VLAN 101标签,配置仍适用。
- 使用
qinq enable
前需确认设备软件版本支持此命令(需要H3C Comware V5或更高版本)。
如果需要进一步调整(如ACL过滤或优先级标记),可在上述配置基础上扩展策略。